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位于我国北部,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共8个省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全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平均海拔米,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春季气温剧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来得很早,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0-8度,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省区(新疆第一西藏第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区人均耕地面积、天然草场总面积、森林总面积、煤炭和5个矿种的总储量居中国首位,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
内蒙古现有人口万,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盟。
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在唐时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时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千百年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内蒙古这片辽阔的高原地区创造出鲜明多样的灿烂文化。口口相传的长篇叙事史诗《江格尔》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被誉为“蒙古民族史诗发展的顶峰”,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藏族的《格萨尔》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嘎达梅林》(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官职),表现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迈向光明的艰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现代舞《希望》、晋剧《席尼喇嘛》等作品深受全国人民喜爱,有的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最大喇喇嘛寺:五当召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现有7种宗教:藏传佛教(喇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在内蒙古各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信仰天主教的民族主要是汉族;信仰东正教的主要是俄罗斯族;信仰汉传佛教的主要是汉族;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和藏、土、裕固、门巴等民族。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独特的草原文化,还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迹和边境口岸,有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还有湿地、温泉、冰雪等壮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黄河、长城等国家推荐的文化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