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北部开放

新闻发布厅外场被布置成蒙古包的样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洹星):地处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方面的机遇,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同时,内蒙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创造了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内蒙古自治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拥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地带。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女士在北京介绍说,近年来内蒙古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开放型发展成果显著:“目前,内蒙古的18个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65%的陆路过货量,承担着中蒙之间95%的过货量。2018年,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2850列,占到全国近50%。2018年我们举办了阿尔山论坛,以‘全球文明对话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目的就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应有作用,为实现‘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做出内蒙古应有的贡献。”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6.8万元,较70年前增长595倍和137倍。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李纪恒指出,内蒙古以草原、森林保护为首要任务,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一些地方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李纪恒指出,内蒙古不要污染的GDP,不简单同东部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今天的内蒙古,正在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鄂尔多斯就是一个典型。当年那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好多地方‘沙进人退’。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鄂尔多斯大量的农牧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土地和草牧场得以休养生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据介绍,2018年,内蒙古2500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不少农牧民群众从土窑洞、白毡包搬进了砖瓦房,有的还住上了小洋楼,自驾游、出境游、康养游成为时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马学军介绍,目前内蒙古还剩余15.3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下一步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落实“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两个方面:“我们将坚持智志双扶,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目标转变。同时,完善农村牧区的治理机制,牢固树立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意识,政府搞好帮扶和引导,不当‘保姆’,也不养‘懒汉’,到2020年底要实现全面脱贫这个目标。”

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拥有A级景区390家。这几年,当地还推出多条春季旅游线路、精品自驾游线路、马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等,满足不同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今年底,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铁将全线贯通,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只需要两个半小时。2020年2月,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将在内蒙古举办,这是2022年冬奥会之前,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水平最高的冬季项目运动会,也是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的难得机遇。当地负责人表示,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骑着马儿游草原,听着牧歌赏风景,在任何时候实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愿望。

“蒙古族绳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吉布吉玛在现场展示技艺

外场展示的来自内蒙古的粮食产品

内蒙草原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内蒙草原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水果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品尝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6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