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齐宣王也算是战国时代的一位名人,不过关于他的故事,好像多是贬义的,如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说他好色,还薄情寡义;又如滥竽充数的故事,让人们以为他是一位容易受蒙蔽、昏庸无能之人。齐宣王真的就是如故事里一般的昏庸无能吗?其实不然,齐宣王不仅不昏庸,还可以说是一位擅长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师。影视剧齐宣王与夏迎春齐宣王时期,正处于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天下诸侯并起,都想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尤其是位于西边的秦国,最为强势,并且野心勃勃。秦国十分重视人才的任用,秦孝公继位时还颁布了《求贤诏》,在秦国如此诚心的邀请下,天下英才竞相西去,如商鞅、张仪李斯等人,他们都身怀治国之能,但在本国被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便去到秦国,为秦王出谋划策,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钟无艳齐宣王见此情景,便也想在文化事业上有所建树,吸引人才投奔齐国。例如,齐宣王耗费巨资,招揽天下各学派的文人政客到齐国的稷下学宫。兼收并蓄,只要是有才之人即可。不在意他的出生或是学派。在稷下学宫里,集结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兵等众多学派的人物,其中包括孟子、荀子等著名人物。使得稷下学宫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同时也为先秦学术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稷下学宫《战国策》有载,齐宣王曾经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由此看来,齐宣王并是一位昏庸无能之人。他也懂得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并在齐国内实行人才强国的战略。人才不是说有便有,一般的国君都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的,不单是齐国需要人才,其他国家也需要人才,所以对于生活在当时的文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只有一个选择,而是拥有众多选择,不似后世大一统之后的中国,只有一个政权存在。文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后,便就转被动为主动了,不是国君选人,而是人才选想要效命的国君。齐宣王向到求贤,如何吸引人才是很关键的一步。现在看来,齐宣王滥竽充数,来者不拒的组成了一个人的大乐队,可能是醉公之意不在酒。这样一方面可以传播他求贤若渴的心,也可以显示他宽阔的胸怀,让文人们放心来投。百家争鸣或许有人会说,齐宣王这样来者不拒,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浪费。其实,齐宣王这样做,也有他的精明之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胆子有魄力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来滥竽充数,因为作为寻常百姓,是没办法接触到竽这一乐器的,所以基本上敢来报名的人,都是具备的吹奏技巧的人,这种情况下,在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核每个人是否具备吹奏技巧,反而造成管理精力的浪费。事实证明,人的乐队中,也仅仅出了一个南郭先生。齐宣王听竽此外,齐宣王在对这支乐队进行绩效考核时,并非是单独的进行,而是让大家一起,这也是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是转念一想,齐宣王对于乐队的要求不不高的,只要会基本的吹奏技巧就行,所以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每一位员工都能同样的优秀,并且乐师这一职位,是不会升迁的,所以相应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对稳定的。容忍乐队中有一滥竽充数,则可以免去昂贵的考核成本。南郭先生值得注意的是,齐宣王不进行个人之间的考核,成员们就免去了别辞退的压力,对于团队来说,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团队氛围,乐师们也不会考虑到跳槽,还会在无形中未齐宣王带来新的人力资源。齐宣王(影视剧照)可以说,换一个角度来看,齐宣王的滥竽充数不失为一种精明的选择,不需要精益求精之时,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能节省自己的管理成本,也能在无形中展示自己宽阔的胸怀,带来新的人力资本。参考资料《战国策》《从“滥竽充数看齐宣王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