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刘晓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推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75%以上的旗县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0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聚焦民之所盼,“干货满满”,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战略任务中体现民政担当,贡献民政力量。
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提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等任务;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提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深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健全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加强行政区划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等任务;在基本社会服务方面,提出提升婚姻收养管理服务水平、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强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推进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康复辅助器具助老助残能力、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等任务;在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监管水平等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不仅要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还要加快推动社会救助审核权限下放,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内蒙古通过大力支持和推动盟市、旗县、乡镇(街道)三级未保机构建设,到年,现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转型升级基本完成,盟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实现全覆盖,50%的乡镇(街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