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大公司?还是小企业?
恶犬Daddy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已入坑人力资源8年有余,有幸服务过上市企业总部人力资源部,也跟创业老板为发工资愁眉苦脸过,所以这几年来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工作:规划、招聘、绩效、薪酬、培训、劳动关系都是拳不离手,又经过咨询公司在项目上被甲方爸爸各种细心关照,可谓九九八十一难也过几糟,不敢说实力强劲但踩过千坑万坎,所以偶尔写些东西慰藉下伤痕累累的小心脏~
金秋九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的开学季,虽然跟我们这些已经早已远离校园的家伙没啥关系。不过同学们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业该去哪个企业?也有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我,手里有几个offer应该怎么选择?是去小公司做个“龙头”,还是去大企业“拧螺丝”,那么我今天就要说一个个人观点:
论点:有机会一定要去大企业,或者名企。
什么叫做大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什么叫名企?阿里巴巴、老干妈……
很多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小企业怎么了?特别现在创业公司众多,工资高、福利好、老板NICE、还弹性工作时间,大家像个小家庭一样,别提有多温馨了。
是的,但换个方向想想,为什么小企业、创业企业提供这样的待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往前看十年,哪些工厂开的工资最高?皮包工厂!干完这单,下面老板可能就跑了。
有的朋友说:“我来创业公司是为了有朝一日公司能够上市,直接实现财务自由!”
兄弟,你去看一下工商局公布的中国有多少企业,再看看每月有几个公司IPO成功上市,你再算算彩票的中率是多少?彩票还能多买几注,你能消耗青春的公司有几家?
所以,我们打工是为了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赚钱,那么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其实都大多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论据1:中年的无助,还是要靠背景接着混
大家都有看到华为清退35岁员工的新闻,但看看人家给的清退补偿,再看看咱自己的工资,寒心不?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华为的员工想找个下家的还是不难的,但如果是一直在小企业干到35岁,再想继续混下去估计就会像《小欢喜》中的方圆一样,突然一天等待你的并不是你以为的升职加薪,而是一纸冷冷的辞退书,真可谓“人未走,茶已凉”。
论据2:人才PK,背景强者胜
人力资源最头痛的不是招聘任务量多,而是有些岗位真心难招,特别是CMO、CTO、HRD这样的高级管理岗位,真心是找了好久都不对老板的胃口,一直不能有效解决。那么我们经常发现工作背景好的人真的优势非常大,老板常常就要求“CMO要求阿里的,CTO要求腾讯的……”。
就在前几天,我们在招聘一个管理岗位时有二位候选人,一位来自阿里、另一位是当地企业(也算当地名企),但老板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虽然人力资源部一直认为前者性价比太低。但有时候我们也要到理解,老板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大背景的人不适合自己的企业,但论起面子和对投资人的谈资,这点成本就不足为惧了。
结论:有机会一定要进大企业或名企
所以,笔者还是劝大家有机会多去大企业或名企,刷几年简历。也许你现在并不觉得有什么用,但你会发现30岁之后这些经历是多少“值钱”。
以上内容均系笔者原创漫谈,工作闲暇之时的偶发感想,欢迎各位各界朋友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