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特色破困境,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改新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也将面临从课程设计、管理、实施、评价到教师培养等环节的重大改变甚至重构,特别是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时期专业发展要求显得格外重要。国内学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改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

总体而言,学者们对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研究较为广泛,并由早期重视理论、现状、问题研究,到近年来重视人力资源课程改革措施和具体实践、课程优化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融入思政元素等研究。但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发展跨入了新的历史时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而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才是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真正的科学发展路径。

1 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需求衔接度不高

现阶段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发展需求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说明企业运营结构、模式将产生重大调整,意味着企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而目前不少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衔接不紧密,没有建立相关课程(比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绩效劳动关系管理)与现实需求之间的链接,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具体企业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六大”模块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懂运营、掌握现代商业模式、理解人力资源效能的输出逻辑兼大数据运营、社群构建等管理能力,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才符合发展需要,那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何去何从,怎么来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正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面临的难点之一。

1.2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存在理论课程多、思维练习和实践课程少的现象,且课程内容重复缺少创新。部分从业教师缺少企业从业经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因此,课程的内容往往趋于理论化,而如何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如何对公司良好运营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在人力资源板块去实现它,这个是实际教学所缺乏的。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学生具备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面对新时期企业需求,而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现在社会上各企业的招聘要求也随着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精通、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或有相关项目的经验管理等要求,比如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优化、落实、修正各项制度。

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分析人岗匹配度、提出人才配比改善建议或根据需要建立人才储备库,以及日常薪酬、绩效、福利管理等,这些知识靠书本只能学到基础理论,传授的也是课本上的基础理论,这些知识不涉及最新的企业应用。而实践教学面临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缺少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成果很难评定,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难以评估。所以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难点。

1.3传统范式路径依赖较难向新的教学范式改革转换

在高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对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改革是需要时间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在教学理念、内容、目标、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都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范式,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新的教学模式等同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教师面临着的传统范式向新的教学范式改革转换的难题。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摆脱对原有课程体系的路径依赖,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管理课程,打造一批管理示范课程,也是当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2.1课程设置要与人力资源管理融合需求相结合,具有前瞻性

紧密围绕社会进步和企业成长的现实需求,按照新文科建设新理念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本着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管理人才的目标,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切实展现新文科特点和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发展诉求,紧扣新目标、新要求等新时代背景,立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和现有国情,以动态战略、组织、智能、法商环境等四个要素为内涵指导,坚持一流课程标准为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管理课堂教学升级,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适度压缩理论课程,强化实践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设置

应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理论课程适当进行压缩,增加实践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注重发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注重组织统筹、数据分析、执行管理等素质的培养,能在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结合管理专业知识,不断加强管理实践能力提升。

具体的增加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交流机会、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与企业实践基地的联系、重视科研能力培育以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充分了解企业发展需要,构建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是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一是发挥名师、教授的专业影响力,做好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下功夫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引进一批专业骨干教师,通过榜样引领、课程培训、项目驱动、卓越教师示范、考核激励等措施,加强教师管理教学能力建设;

二是增强教师岗位身份认同,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面临传统教学和新时代教学要求转换、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的困境,增加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通过教师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的动力、定力和能力,形成以教学为重、以育人为荣的浓厚氛围。

三是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教学意识不强、课程质量不高的教师予以严格监督,健全课程教学监管机制,完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并创新深化教师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建立综合考评指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水平。

2.4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重理论轻实践,而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堂则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思维同步、广度与深度兼具的效果。一方面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通过POPBL教学模式、整合PDCA循环与PBL教学法、BOPPPS模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中,以启发式的教学为方向,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转化为自己思维、能力和产出。

另一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元化课堂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5G技术等手段,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发绩效管理系统、人才储备库等服务平台,构建智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或者授课APP,通过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等多元课堂的协同融合,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大数据嵌入,以多学者、多主体交流的形式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智慧化和专业化水平。

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变革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课程改革不可急于求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结合专业发展特色,通过有效、精心、专注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2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