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我灵活就业人员去办理退休,早前的7年工龄为啥不给算?这样我的养老金会受到影响吗?还能不能补回来?”能够正常工作到退休的人,还是比较少的,除了一些稳定的国企、央企之外,其他的企业高龄临近退休人员,很容易被老板“清退”。所以,为了不断缴社保,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提下,就得自己缴纳社保,到了退休年龄,也是自己去办理退休,可为啥有人说自己的工龄算少了呢?下面将为你深度解析:01、工龄为什么算少了说到工龄,普通人都以为是工作年限,然而,如今的工龄与工作年限并不一定挂钩,就拿某些违法企业让你工作,但不给员工交社保,这种情况下的工龄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传统意义上的工龄其实与缴费年限是挂钩的,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年后成立的,之前的在国企、央企的连续工作年限可以视同缴费。也就是说那些年自己没交社保,但是按照已经缴费的情况来处理,显然,一旦工龄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是可以多领的。而工龄算少了,那就是这部分工作年限没有被认定,基础养老金不仅大大减少,过渡性养老金也大受影响,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分视同缴费如何认定呢?02、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情况提起视同缴费年限,除了上述连续工龄之外,还有服兵役的年限、知青下乡的年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前的工作年限,这些年限都无需缴纳社保,却计算工龄。如果说自己曾经的缴费年限没有被认定,那就是自己的人事档案中没有任何证明材料,尤其是当年的招工登记表,一旦丢失,尽快去当地的市档案馆进行查询。如果能够找回原来的证明材料,第一时间提交给当地的社保局,那么养老金会重新核算给本人,所以,退休的第一个月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工龄有没有问题。03、视同缴费年限如何影响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有多重要,想必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不仅涉及到养老金的计算,还涉及到养老金的上涨,所以说,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假设上述找我咨询的网友工作7年后下岗,以后的日子都是自己缴纳社保,迫于生活压力,只能缴费最低档次,年退休,养老金领多少呢?因为7年工龄没有计算,那么,他的养老金只能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1+6%)/2*16*1%=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元。两者相加就是元,即便是加上个人账户的利息,也就是元出头的样子,对于晚年生活可谓是杯水车薪,但是如果丢失的工龄找回来,是什么景象呢?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变,依旧是元,基础养老金=*(1+6%)/2*22*1%=元,另外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各地区对于这类养老金的规定不统一,下面以大连为例解读: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按照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得知,此人的过渡性养老金是*(1+0.6)/2*7*1.4%=元,三者相加是元,这意味着相当于翻倍的水平,所以,这部分年限非常重要。看到这里是不是大吃一惊?因为有了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可要提前找好自己人事档案中的证明材料,一旦丢失,尽快找回,否则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