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艾滋病患者去标签与贴标签新华网客户

来源:北京青年报图集“90后”HIV个案管理师史君洁——引导艾滋病患者去标签与贴标签今天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作为医务社工的一个分支,艾滋病领域的个案管理师正在北京实践推广开来,以其一对一、精准性、专业度,赢得了患者的青睐。个案管理师好比患者的知心人,助力于缓解心理压力、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更用“以人为本”的方式,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年出生的医院的一名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入职六年来,小史已经从一个不知道如何安慰患者的胆怯女孩,蜕变成为一个与患者共同成长的专职社工。她希望帮助患者接纳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实,淡化HIV的标签,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更希望人们摘掉有色眼镜,携起手来为他们注入生的力量。24小时在线、秒回成习惯生怕不回复让患者误会“君洁,我不想继续治疗了。”距离被确诊为艾滋病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靠鸡尾酒疗法,吃了一段时间的替拉依组合药物,做噩梦、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始终困扰着阿明的正常生活,尤其影响他白天的工作状态。一天深夜,辗转反侧的阿明拿出了手机,给他的个案管理师小史发去了这条信息。刚准备休息,手机屏幕亮了。不出小史所料,果然是患者的消息。阿明的这条信息让小史清醒了不少。她从床上坐起,耐心回复阿明。那几天,小史已经有所察觉,阿明曾多次向她提及确诊以来的困扰。跟所有艾滋病人一样,阿明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但阿明有些“点背”。大多数患者吃完HIV抗病毒药物之后副作用很轻,但阿明属于剩下的少数人,而且副作用特别明显,甚至让他觉得自己有点“痴呆”了。阿明30出头,研究生学历,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这让阿明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再想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世、将置父母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境地,对事业、生活的美好憧憬化为泡影,对自己的自责、失望、懊悔,对现实的不甘,掺杂着自己隐忍同志身份多年的孤独,以及近几年咬牙寻求突破刚有方向和信心却又被打碎的痛楚,阿明心力交瘁,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与阿明交流了十几分钟,小史安抚着阿明,医院咨询主治医生看看是否有必要更换服药方案,并见面聊一聊。见阿明心情平复了一些,小史才敢睡去。医院的一名“90后”个案管理师,小史的手机24小时在线,看到信息就“秒回”已经成为她保持了六年的工作习惯。“万一因为我的一条信息没有回复,对方轻生了,或者真的就不吃药了,我会特别内疚。我也特别害怕我晚回信息让患者误解,以为我放弃他们了。”确诊后的两个月,阿明每天都会给小史发消息,倾诉自己的心理压力。“其实患者需要情绪的释放,但他们不敢跟别人说,我们就是倾听者。”去年年底,走出心理困境的阿明专门写了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5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