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退人员盼来的“养老金并轨”在年10月1日正式到来,此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需要参保缴费,养老金计算公式与企退完全一样。
从此,老人、中人、新人的词汇开始“走红”,老人显然不受影响,因为他们已经退休,新人则完全按照新政策执行,年10月在岗且未退休的人全部划分为中人。
为了平稳过渡,实行10年过渡期,新老办法待遇同时计算,哪个高就以哪个为准。显然,新办法之下养老金会更多,第一年退休补偿10%,第二年退休20%,以此类推,十年过渡期后全部采用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就在网友们欢呼雀跃、感叹迎来公务员队伍大规模辞职潮的时候,有一项规定悄悄执行,这将直接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再上一个台阶”。下面详细解读这4笔钱到底是什么:
01、基础养老金
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全部采用与企退人员一样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将于退休前所在地社平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有关系。
退休前所在地社平工资是由当地社会保障中心统计发布,与个人的“努力”关系不大,而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则大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何会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按照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总额来参保缴费,加上工资年年上涨,所以,平均缴费指数超过1很正常。
缴费年限看似与企退人员一样,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但因为岗位的稳定性、延续性,他们缴费年限是从开始工作延续到退休那一年,一个月都不会少缴。
因为工作性质及体制内的稳定优势,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金得益于较高的缴费基数、满额的工龄,基础养老金可以碾压一大批普通企退人员。
02、个人账户养老金
多缴长缴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个人账户余额的不同,有的人高达二十万,有的人才五六万,这期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就是指参保缴费时用到的一个基准,社保有上下限规定,上限是社平工资的%,下限是社平工资的60%。
其实,社会保险法有规定,缴费基数是按照上一年工资平均值确定,但缴费基数高了,单位承担的金额增高,于是,不少用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不惜违法侵占劳动者利益,造成员工退休时发现个人账户额很少,主要原因就是缴费基数太低,交的年限太短。
个人账户储存额依赖于缴费的多少与里面的利息。相比于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工作不稳定,可能随时面临失业、再就业等情况,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正规,工龄又长,即便是养老金公式一样,也“完胜”围城外面的人。
03、过渡性养老金
在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领取是不需要个人缴费的,这也是被网友“诟病”的关键,那么,并轨之后,曾经没有交过费的工龄怎么计算养老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同缴费年限,可以多领一份过渡性养老金。
不过,对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目前没有统一,过渡系数一般在1.1%-1.4%之间,大连算是比较高的,给视同缴费的工龄有了充分的认可。
假如视同缴费年限10年,平均缴费指数1.2,大连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1.2)/2*10*1.4%=元。
单从过渡性养老金就能明白,视同缴费年限的重要性。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都会有视同缴费年限,因为他们在年10月之前都没有缴费过,完全不用担心养老待遇。
04、职业年金
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在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同时,多了一份职业年金,强制个人交基数的4%,单位承担8%,这福利可谓是羡煞旁人。
所以,并轨之后,并没有所谓的离岗潮、辞职潮,反而有更多的人选择“备战”国考、省考,希望“上岸”。这份职业年金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答来说就是补充养老保险,比如说缴费基数是元,那么,除了缴纳五险一金之外,他们还要扣除4%的职业年金元,再加上单位缴费8%共计元,这每年缴费元。
假如忽略利息不计,20年缴费共计元,按照个月计发等于元。目前,缴费基数在元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比皆是,甚至更多的人超过这个数。
所以,简单一算就明白,等他们这批人退休后,职业年金少说也能拿个元(加上预估的利息),要是缴费基数达到元以上的,至少元,退休待遇直接“完爆”企退人员。
那么,企退人员为什么仅仅两笔钱呢?很简单,普通的劳动者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是没有任何视同缴费年限的,所以,并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这一点也在自己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身上得以体现,全都是实打实地缴费。这些人工作稳定性较差,有可能面临待业、就业、失业等情况,参保缴费断断续续是常态。
这些人更不可能有职业年金,除非有大型的国企、央企会有企业年金,但也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所以,绝大多数企退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仅有两笔组成,那就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也就是怎么缴费,都觉得不如同等条件下“围城”内的退休待遇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