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资同事关于绩效考核的一次真实对话

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公司同事Lucia前段时间入职新公司了,作为新上任的员工关系经理,需要对下属进行考核。她想引入积分制作为考核工具,但又觉得心里没底,谦虚地说要向我请教,前几天她把考核制度的初稿发给了我。每周一次每季度一次;考核结果应用后清零重新开始0分不设封顶由例会会议记录人进行积分日常更新,每周一公布积分与排名若员工出现违反公司制度行为,并依照公司制度被处罚时,则取消当月的所有积分。绩效考核以下是我俩就该考核制度进行对话的内容,不影响阅读的语句基本上没有删减,所以个别语句可能不太通顺,也可能不太严谨。L代表Lucia,H代表我。L:何总,我按照以前您给我讲的品牌分工具,写了个积分制考核方案。能帮我看看有哪些不足吗?H:我简单看了一下,有几点意见供你参考。1、在里,用精确的分值对应模糊的关键事件不太合适,比如第1条“提出有效建议被采纳并落实”,建议的价值可能有大小,但得分3分是固定的;第4条拖延1天或10天都是-10分;2、上不封顶待商榷,一个季度下来会不会出现负分的情况?3、考核制度中得分又包括经理考核和总监考核,跟这个积分会不会重复?另外,如果绩效工资是按月度发放的话,建议月度清零。其他,挺好的。L:何总,你是建议我对1、关键事件有差异的进行分类。2、这情况未知,没实行过。但我目前管理中,有几个方面比较难,第一个是额外工作的布置,大家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推脱的情况。第二个是工作布置下去,结果不好,还需要我一步一步说哪里改,不说就不改。3、目前的考核形式是员工写季度工作总结,员工自评后,再给我和总监给分数,分数权重是70和30,然后再强制分布,我不想有大变动,所以把积分加进去了考核分值里面,再算总分。何总这个会有问题产生吗?H:考核就是想甄别谁好谁差,哪项做得对哪项做得错,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等等。方法层面能起到这些作用就OK。关于第1点,若这些事项无法准确度量的话,分值就可以是一个范围;关于第2点,设计分值时,根据目前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员工,可能出现关键事件的极端状况做一下预测,再看一下规定里面对这种状况的处理是否合适;关于第3点,确实可能会出现叠加效应,如果不想调整的话,参见我第一句话,呵呵。H:职能不像业务那么好区分绩效优劣,而且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也有差异(同样一件事,有人自评95分,有人自评85分)。基于不同假设可以得到不同考核模式,1、如果某人通过了试用,说明该员工是胜任的,胜任如果是80分,那就80分加减品牌分(这时品牌分要考虑上下限的);2、各人的总体工作累加就是团队的总成果,那就团队平均,加减品牌分(这时品牌分要考虑上下限的)。这两种方式都不用上级再对每个员工考核打分;级别不同要求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某件事,员工可以加分,主管则不必,因为主管的绩效基数比员工的大。L:何总,如果我修改为:季度考核按照团队的平均,加减品牌分(这时品牌分要考虑上下限的)。按照分数排名强制分布。这样是否可以?这样就避免了我对他们每个人考核打分了。H:如我前面表述,考核方法能达到相关目的,且便于操作,就可以;同时,你可以明确一下强制分布要达到的目的,就可以确定是否一定要强制分布。L: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强制分布,这是公司一直留存的规矩。H: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写的《绩效管理e化之道》里,对强制分布做了修正。在我的印象中,强制分布是从GE开始的,内部称为“活力曲线”,假设前提是人一定要(或者可以)分出优劣。由于GE的成功,很多企业都模仿引进,不过现在很多企业都废除了强制分布,包括微软。甚至绩效考核本身现在也面临质疑,比如“绩效主义毁了索尼”,雷军也在许多场合讲小米是“去KPI”的。在速度经济时代,这确实值得反思。L:我想起来了。就是员工个人绩效跟着部门绩效走,部门绩效好,强制分布的低等级人数就少。H:是的,你这个团队几个人?L:包括我,共7人H:哦,符合部门人数=6情形考核等级比例控制修正L:没有人给我们团队评定等级呢H:如果一时没完全理解,就不要用,缺省是“B”等级,对应的是合格,绩效系数为1。L:因为我是根据分数排名来强制分布,考虑上下限有什么好处?H:强制分布后,跟原始分数无关了,原始分数仅用于排名而已;如果不强制分布,这个分值的上下限就要考虑,极端情形下,会出现超分,分数为负数的状况。L:是啊。虽然不想强制分布,但全集团都在实行这个强制分布。H:那就按现有的规定。在原有体系插入一个新东西,要检视一下跟原有的是否兼容,毕竟不是重新设计。L:我们这里就是写个计划,然后写个总结,对总结评分,分数强制分布。绩效面谈一下,就结束了。H:品牌分(或者积分)制,其实用于知识型企业的(职能有点类似)员工晋升方面是不错的。L:何总,不会嫌弃我的问题太多吧?H:你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和个人的理解给一些建议,但担心这些建议不服水土。如果我给你的一些建议,能够引起你的共鸣或思考,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应用,那我就很有成就感了。L:何总的建议对我的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性的,多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5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