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直播预告
日期:4.15日(下周三)
主题:如何管理上司
方向:上司是人,也会有错?方案如何在上司那儿更容易通过?怎么让上司感受到自己的贡献?管理上司的核心技巧?如何管理能力不胜任的上司?
下面开启本期文章正文
主讲
李正治老师
绩效专家、10年创业导师、四川大学特邀授课教授
导读:工作设计、任务划分是企业管理中经常谈到的话题,对于个人或是组织来说,合理地划分工作任务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前提。
这里我为什么强调的是“工作效能”而不是“工作效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在效率和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应首先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每个员工都应该做正确的事儿,这就是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
然而,许多公司在组织发展整体过程中,不足够注重工作任务的设计,缺乏工作效能的思维,对工作任务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划分,很容易造成员工绩效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工作量大,但是工作效能也就是工作绩效不乐观。
要解决工作绩效的问题,就要分析工作任务的来源,掌握目标指标分解的方法,以及判断好目标的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1
任务设计划分三个原则
1
目标-任务原则
企业是因目标而存在的。如果企业没有目标,就不需要管理了。没有正确的目标,也就不需要有效的管理了。
一个组织总要制定一个总体战略,这是确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总体发展方向,根据总体发展方向;各个业务单元以及职能领域,拟定各自的战略,这称为子战略或者是职能领域的战略。
所有的战略都必须转化成目标,目标是工作或任务的基础。目标决定了企业的结构必须开展的关键活动以及最重要的任务,人员分配,是设计企业结构的基础,也是设计具体单位和管理人员工作的基础。
如果目标只是一些良好愿望,他们就毫无价值。他们必须分拆到工作当中,并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来体现,必须非常具体和毫不含糊。
所以,我们常讲目标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寻找实现这些目标路径的合理性,而寻找目标路径合理性的过程就是把目标变成任务,以及各种计划、措施的过程。
目标-任务原则,就是战略的目标化和任务化的过程,是协调企业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之间,如何根据任务合理分配资源,具体做什么“正确”的工作的落实过程。以确保各个业务板块通过任务划分以后,依然能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公司战略在执行的,而不是各自为政。
2
分工、协作原则
组织部门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这就要求在观念上要有整体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意识,在制度上应明确分工的责任和协作的义务,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
3
权责相等的原则
整个组织中权责应对等的,必须严格保证组织中每一职位拥有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组织价值创造的基础条件。
2
目标的种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管理有八个目标。市场营销目标、创新目标、人力组织目标、财务资源目标、实体资源目标、生产力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利润要求目标。
在绩效管理实际过程当中,中国很多企业就都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目标指标的分类方法,平衡计分卡把目标指标分成4大类,即财务指标,顾客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学习成长指标。之所以分成四大指标,有以下理由:
财务方面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