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实际环境中,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更多的HR工作还停留在事务型工作中。
人力资源部想要成为业务驱动力,发挥业务增长催化剂的作用,关键是HR自身要实现数据化转型。
人力资源部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为此,人力资源部需要重新定位,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运作模式大多还是以基础的六大模块(例如招聘、薪酬、培训等),每个职能块各司其职,有些公司即使设置了现在流行的三支柱模式下的HRBP岗位,但实际上干的活可能就是招聘培训等职能工作的综合。在这种模式下,业务部门会认为HR就是帮忙处理杂务的,对于部门的业务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整天就是发一些表格让他们填,从而让业务部门不愿意听取HR的建议,也很难让他们配合支持HR的工作,交上来的表格内容也是敷衍了事,那些表格工具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即使HR用再高端再流行的工具,也是徒劳;而HR呢,往往只对上不对下,所制定出来的政策缺乏业务所需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也就是不接地气,让业务主管感受到的更多不是价值而是管控;所以循环往复,HR把大量时间花在事务性工作上,不能对业务主管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也看不到业务部门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流程性问题,从而不能提供业务部门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HR要提升自身价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诊断、有人负责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有人负责方案交付。像业务部门一样运作,人力资源部首先要回答的是我的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内部客户(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间接实现外部客户需求的满足。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
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所需的咨询、辅导及工具、数据支持;
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社会保险、公司福利等。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为此HRBP(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这一角色定位于业务的合作伙伴,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和HR专业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COE(centerofexpertise)。HRCOE的角色定位是专家,借助HR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希望HRBP和COE聚焦在战略性、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servicecente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BP和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当然,不同的企业业务紧迫度和HR成熟度不同,实施策略存在千变万化——有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