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晓哲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服务一处四级调研员张大为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张大为:
21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窗口
自年从事企业登记注册工作以来,张大为已在窗口一线服务21年。张大为是年生人,现任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服务一处四级调研员。他承担着企业设立、变更、改制、注销、名称核准等审批业务,这些业务内容琐碎,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容不得半点马虎,更来不得半点情绪化。“上班早一点、下班迟一点、说话轻一点、行动快一点”是张大为工作的理念。21年来,他累计办理企业登记十万余件,每天接待企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做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依法审批“零差错”、热情服务“零投诉”。
牺牲一周休息时间,只为一个废品回收站
张大为把“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小到个人独资、民营创业企业,大到央企、国企,张大为都会以真诚的微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申请人,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让每一位申请人都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感受到青岛市营商环境的优势。
年初春的一天,临近下班时间,张大为正在工位上整理一天办理的登记材料,一对残疾人夫妻来到窗口咨询,想要办一个废品回收站。当时这项业务因“脏乱差”,很多地址已无法办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夫妻俩眼中闪着失落的泪光。看着他们默默离去的背影,张大为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这事儿对于别人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对于这个特殊家庭来说,却是维持生计的大事。接下来的一周,张大为到处打听适合废品回收的场地,利用休息时间实地查看,在确认不存在扰民、火灾隐患等问题后,积极协调当地登记机关完成审批。当那对残疾人夫妻从张大为手中接过营业执照时,眼中再次泛起了泪光。此时的张大为笑了,因为他知道,这眼泪是甜的。
在窗口工作,经常会接到电话或现场咨询,有段时间,咨询企业名称行业用语和经营范围的特别多,在审核企业提交材料时,这两项的出错率也是居高不下。怎么办?“企业的难点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张大为立刻行动起来,用两个月的时间将1.2万个名称行业用语、条经营范围逐条梳理,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在全国首创了“索引式”智能导办服务,让企业“一看就会、一填就对”。那段时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犯了颈椎病,天天靠理疗坚持工作,同事都劝他别太拼,而他认为“我费力不要紧,重点是企业能得到方便。”
张大为把多年工作经验,提炼形成“大为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和“大为十步工作流程”,牵头创立的“张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年获青岛市总工会正式命名,是全市唯一被命名的市直机关劳模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张大为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多种调研方式,倾听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心声,整理汇总形成企业高频需求清单,创新提出企业开办“一窗办结”、代位注销等多项全国全省领先的改革举措。他所参与制定的全市企业开办专区设置标准,让登记注册、税务、印章刻制等单位同步入驻,实现了企业开办优化至“一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办结”,达到全国最优。对已经注销导致其分支机构或者出资的企业无法办理相关登记的情况,推出“代位注销”制度,纾解企业“注销难题”。现如今,张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一个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提升本市营商环境的服务平台。
一边输液一边起草改革方案
为市委、市政府 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张大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克服“工学矛盾”,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近两年通过“云讲堂”“业务指导”等形式带领全市企业登记注册队伍学习法律法规、工作案例、先进地区改革经验余次,让更多窗口人员成为登记注册队伍的中流砥柱。
作为一线审批人员,他不但肯于埋头苦干,而且善于开动脑筋、思考流程再造的新思路。他大胆提出独任审核制的想法,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提出专办员帮办代办、“一次办好”服务理念,推行疑难登记事项个性化定制服务,随时接受服务企业的电话、 年月,张大为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年月被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总工会联合授予“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年12月被青岛市文明委授予青岛市十佳“文明服务明星”荣誉称号,年1月记三等功1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大为始终用最真诚的微笑诠释为民服务的情怀,让人生年华,在审批一线窗口华丽绽放。
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用“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
全国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先进地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荣誉累累,背后是黄岛区市场监管人的拼搏和汗水,改革与创新,是先行先试打造智慧型监管新模式全国推广,更是“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发展和民生保驾护航。
“三大法宝”实现由“管制”向“治理”转变
在黄岛区市场监管局的风险预警中心,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投诉举报、科室分析、媒体舆情、监督抽检、特种设备、实时监控等六大模块的风险信息数据,以及对药店、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等技术,它自动检测异常情况,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信用公示“三大平台”,是有效推动黄岛区市场监管由“管制”向“治理”转变的“三大法宝”。
年1月,黄岛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多个部门职能。面对近0万户市场主体、3.6万家食药生产经营单位、5.2万台特种设备监管重任,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向改革要答案,创新打造“三大平台”。风险预警平台研判处置风险9.6万条次,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双随机”监管平台开展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组织20个执法单位对88个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抽查户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信用公示平台及时推送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信息,有余人次、1余家次企业在出境、外出乘机、办理贷款等业务时受限,企业主动守法守信意识逐渐增强。
1年5月,黄岛区依托“三大平台”推进质量提升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平台还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入选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获评青岛市信用应用实践创新成果优秀单位,代表新区管委入围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评选。
把送服务、解难题放在监管之前
近年来,该局坚持把服务放在监管之前,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先后培育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2家、中国驰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个。新区在全省率先整合推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券入选山东自贸区改革试点案例,目前,1万知识产权服务券已正式向企业发放;全省首个设在区县级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累计办理商标业务件;全区授权专利总量突破7.5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件,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
“有了这万元的贷款,极大地缓解了我们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以及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资金压力,也为我们下一步企业做大做强,争创行业的领军企业增加了极大的信心。”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袁军高兴地说。在该局的推动下,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浦发银行达成合作,促成了万元的商标质押贷款。2年1月,黄岛区的商标受理窗口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质权登记权限,该局不断优化质押融资流程,调整发布国家商标窗口服务指南2.0版,2年以来,促成澳柯玛、金鹏联创机械等企业商标质押融资10.13亿元,7家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2万元,知识产权“纸变钱”驶入发展“快车道”。2年7月26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机电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设立,成为2年新批复全国5家之一、全省唯一的快速维权中心,中心是国内首个专注机电领域、首个在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快速维权中心,将肩负起新区机械装备、电气设备、电子电器等产业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任务,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由6个月缩减至1-2天,企业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实现“即开发即保护”;企业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由个月缩减至2个月,实现“即发现即解决”,将对新区制造业自主创新、贸易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近期,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区,不仅推动新区知识产权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争取更多资源服务自主创新,更是取得国家层面肯定认可,对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外开放国际形象塑造都将发挥积极影响。
“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就是市场监管部门致力解决的头等大事。”该局一直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抽检8批次,创新实施叉车、起重机械声光报警和限位器加装、电梯“安全+服务”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举措;围绕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侵害群众企业利益违法行为,每年查处案件余起。每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盛会期间,市场监管人员都会冒着酷暑、顶着风雨始终坚守物流通道一线,全力确保广大游客和群众舌尖安全。
铁肩担重任,丹心护民生。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监管为民、护航发展的,持续改革创新,让服务更有温度、监管更有力度,让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更加省心、舒心,让市民群众的“吃住行游娱购”更加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