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HR,怎样招聘,才不是失职和渎职专栏

在企业内部,才不配位,贻误企业公务的事情屡屡发生,这是谁的责任?第一责任人当然是人力资源主管,当时是HR工作者?

什么是才不配位?就是在岗人员的才华(专业知识和操守技能)是与其所任岗位职务不匹配,不具备岗位职务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操守技能。道理很简单:一个不懂行的人,能够把专业的事情做到位吗?当然不能。这样的人,贻误企业公务是司空见惯的,有时候他们还振振有词,把歪理阐述的蛮有道理,上级领导或者老板也只好悻悻而归,甚至还被他们这帮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給搞糊涂了,也跟着他们一起糊涂了,这也是所谓的“情感绑架”方式,因为越没有真本事、真水平的人绝大多数都擅长以个人情怀的言语,模糊问题症结,模糊焦点;搞人,他们是绝顶高手,做事无能。

才不配位的现象,相信没有哪个企业家是愿意自己的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但企业家也好,老板也好,毕竟是人,是感情动物,自然而然就容易掉入南郭先生们精心设置的个人情怀陷阱里,因为企业家要用人做事,你总归要与对方说话吧,而说话就是一种主要的情感交流方式,所以这就叫做防不胜防。

防不胜防,不代表无法可防?也就是说,当人的主观意识形态无法规避的负面效应之时,就需要客观的、具有强制效力的制度性机制去实现,转型为正面效应。当然这是《公司治理标准》里对公司权力运行机制原理的解构,太专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企业内部选任人才和对外招聘人才之时,都设置“针对候选人的岗位职务才华评鉴报告制度”,拿他们的才华报告里面的正面清单和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比对,吻合度高于70%的,方进入岗位职务的遴选程序,否则一律OUT,刷掉!

企业用人,取决于两个基本点:其一是个人特质认可,就是“投缘”;其二是专业水准。说白了,为什么很多企业内部养活着那么多无所事事,还动不动惹事生非的南郭先生,不就是未认真检视人才的专业水准,缺乏客观、公正、专业的“评鉴人才”机制所导致的嚒?何况很多是掌握公司重要权力和资源的岗位,往往被南郭先生盘踞着,企业还有得好么?企业家、老板能不倒霉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企业家们,老板们,往往在百无聊奈之时,总是唠里唠叨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的,其实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悲怆之情的宣泄而已。

正确的招聘和遴选人才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拟制“招聘启事”之时,在对应岗位得应聘条件上面就标注“需持有某某才华评鉴报告”,作为必然要求条件之一;

第二步、应聘者必须将“个人简历”和“才华评鉴报告”一并提交,作为应聘者提交应聘材料的程序性审查要求之一,材料不齐备的,HR不得让应聘者进入“人才初步遴选程序”;

第三步、在“人才初步遴选程序”,HR应当检视应聘者“才华评鉴报告”内容中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守技能)清单,与上级领导或老板明确指示(企业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解决方案)清单进行比例,吻合率超过70%的,则将该应聘者的“才华评鉴报告”和“个人简历”合并,提请HR主管校对,确定进入第一轮的针对应聘者的约询程序;

第四步、第一轮针对应聘者的约询程序,应当全程录音录像,问询内容视不同企业情况,不同发展阶段,领导不同要求而确定约询话题;

第五步、HR评议小组程序,HR评议小组由三名到五名左右成员组成,针对应聘者的约询笔录、录音录像,附随“个人简历”和“才华评鉴报告”进行浏览后,进行务实性简要评议,然后进行投票表决,获得多数赞成票的,应聘者方可进入第二轮约询程序;HR评议小组工作方式为合议制,并由专门书记员制作会议纪要;

第六步,第二轮针对应聘者的约询程序,一般由直接用人部门领导会见应聘者,HR处于程序协助者角色,因为进入此轮约询程序的应聘者,一般情况下,专业水准(才华)是符合要求的,甚至是卓越的,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情形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此轮约询应聘者,直接用人部门领导会见应聘者,主要是透过对话情节,以及其它适当的方式,查勘或感悟与对方是否合得来,基于商业人际关系管理学角度,就是对应聘者的个人特质是否认可?俗话说,就是投不投缘?

当然,直接用人部门领导也好,甚至是老板亲自约见应聘者也好,他们在第二轮针对应聘者的约询程序中见到的应聘者都是才华具备的,而且约询谈话交流过程中,多数是围绕“企业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解决方案”话题进行,有真材实料才华的应聘者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正面感受,直接用人部门领导或者老板这一边呢?自然而然的就事论事,量才使用,甚至有如获至宝的正面感受……消除专业人才与用人企业之间的误解性断层问题,这就是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

投缘,专业水准,缺一不可!在这个企业发展必须科学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必须毫不犹豫的清淤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今天,企业延揽人才,如果能够建构这样的评鉴人才机制,该多好呢?这是HR的当然作业,也是当然责任。

朱长春

公司治理及董事学专家,著作有《公司治理标准》、《集团公司治理攻略》和《公司治理指引》等,历任一百五十多家企业的公司治理顾问,陆续让十六家公司从中小企业成长为具有行业领域特有竞争力的公众上市公司,同时担任电视台财经节目特邀专家,素有中国股市“啄木鸟”的雅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9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