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的春招季已经过去,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缩招、裁员,到了5月中旬还有一些应届生还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处于求职焦虑中的应届生们,有些甚至会遇到无良企业的求职骗局。(中介骗局、招聘会骗局、地点骗局等层出不穷)
即使避开了,求职骗局,也躲不开HR的面试套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好不容易冲到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关头,还会面临双面合同等陷阱,真是防不胜防啊!
7大求职骗局揭秘!
每年求职季求职骗局都层出不穷,如影随形,让还没有社会经验的应届生们防不胜防。
为了方便识别、应对,小蛙特意将求职骗局分为了7种。一一来看:
中介骗局
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收取求职者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缺人,要么不招应届生的公司名单,甚至列出的名单中,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
当求职者发现被骗,要求退钱时,他们就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想从他们口袋中拿回自己的钱,一个字“难”。
招聘会骗局
一些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极少,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
因此,在参加招聘会时:一方面要看组织者的资历;另外一方面要看票价。
通常来说,面对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电话骗局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
有些骗子就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不过,由于这一骗局经常会被媒体爆料,此类骗局的受骗人数也在下降。
试用骗局
上岗后一般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
有的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前蓄意辞退。
PS:《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少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遇到这种情况,应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承诺骗局
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经常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会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
因此应届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关键还是要签好合同。
职位骗局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
有时甚至安排应届生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这就是常见的“职位骗局”。
地点骗局
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部,而主持招聘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
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4大面试套路全流程探析!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靠谱点的公司,面试是入职的重要关卡。
在这一关,HR在面试中提出的各种套路、招聘黑话,你能否听清言外之意?
面对刁钻的面试问题,你应该这样应对:
自我评价篇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应对措施:不仅要说出自己的缺点,而且更要强调改正它的过程。
例如:作为应届生,我的工作经验较少,所以有些不自信,但是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你的优点是什么?
应对措施:说出自己觉得还不错且和工作有关的优点。
例如:在处事能力上,沉着冷静、条理清楚;在团队精神上,乐于助人、关心他人。
最能概括你的三个词是什么?
应对措施:不仅要给出关键词,还要举出具体的例子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的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解释。
谈谈你某次失败的经历。
应对措施:应表达出曾做过的努力,并且介绍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以及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克服和改变。
例如:虽然我的某个方案没有通过,但是我找到了这个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更饱满的热情面对之后的工作。
求职意愿篇
你为什么想来这里工作?
应对措施:可以从行业、平台、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例如:根据你对行业环境的了解来回答,并表达出自己对用人单位的向往和长期的职业规划,突出自己与这份工作的契合点。
你如何评价这份工作?
应对措施:可以回答对工作环境的向往、对工作内容很感兴趣、自己所具备的技能符合这个工作的要求。
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
应对措施: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期望这个职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技能和优势,表明自身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你能接受加班吗?
应对措施:HR提出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想看你愿不愿意为单位付出、奉献。
例如: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或者表达出“我会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之类的意思。
职业规划篇
谈谈你对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在面试前,应该充分了解所在行业的新近热点和发展趋势,并在回答时,提出自己相对独特个性的见解。
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定位,回答是应该偏向于对于进步的渴望。你的规划是不是假大空,或者你能不能意识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都会在你的回答中得到体现。因此,要慎重回答职业规划问题。
就你目前申请的这个职位,你认为你还欠缺什么?
可以通过个人经历的不足之处,以自省为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表达“我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目前只是缺乏经验,我可以进入公司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解决,我的学习能力很强,相信可以很快的融入公司,进入工作状态。”
压力面试篇
你并非毕业于名校?
你应该强调比学历更重要的是能力,并且举例说明自己的优势以及能力所在。而不应该被激怒。
你在校学习成绩似乎并不突出?
要突出与应聘岗位相关的高分课程;突出你的学习、兼职或社团经历,通过实践证明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当真的遇到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时……
不要慌张,不能着急于回答。首先要做认真的思考,表明自己认真的态度和问题的难度;诚恳地向对方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只知道皮毛;适时将问题抛给对方,表示出愿意聆听教导的诚意。
劳动合同陷阱不得不防!
当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时,作为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劳动合同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更要慎重、小心、谨慎。
一般而言,劳动合同要具备这些条款: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件号码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在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能遇到的陷阱:
试用期约定不当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既不能多次约定也不能延长。
一般来讲,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大于或等于三个月而小于一年时,试用期应该小于或等于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大于或等于一年而小于三年时,试用期应该小于或等于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大于或等于三年,或者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试用期应该小于或等于六个月
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
不该约定却约定试用期通常包括三种情况:
劳动合同期限小于三个月,或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期满续签合同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实行见习期用工管理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不缴纳社保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属无效约定。用人单位不仅要承担补缴的责任,而且一旦发生工伤,本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款项也将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类似的还有向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险补贴的约定,也属无效。如劳动者已实际领取该款项,应退还用人单位后,双方再按各自缴纳费用比例共同补缴。
约定末位淘汰制
绩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劳动者并非一定是不胜任工作的,即使是不胜任工作,根据法律规定也应当是为其提供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如果仍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且需支付经济补偿。
定额约定加班工资
用人单位对加班工资进行定额约定,是对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核算方式的违背。
符合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计算方式为:月加班工资计算基数÷21.75天÷8小时×加班小时数。
安排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安排工作,且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损失赔偿不分责任
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承担产品瑕疵赔偿责任的,属无效约定。
如果劳动者是在单位的指导管理下提供正常劳动,无违反劳动纪律或工作规则的行为,即是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损失赔偿数额过高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超过当月工资的20%。扣除后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超出该数额标准的赔偿约定当属无效。
PS:这8类劳动合同签署时应当慎重:
口头合同:没有签署书面合同文件
霸王合同:合同只从单位角度出发,求职者处于被动地位
抵押合同:要求缴纳证件或财物
双面合同:一份合法的假合同,一份不合法的真合同
暗箱合同:不向求职者讲明白合同内容
卖身合同:要求几年内求职者不可跳槽至同行业公司工作
简单合同:条文没有细节约束
生死合同:含有“工伤概不负责”等字眼,多数是单位事先根据自身利益拟定
8招教你防范各个陷阱
选择正规渠道
应届生在参加招聘会时可以通过查询学校或大型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以防受骗。
核实用人单位资质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看用人单位的资质,例如查看其营业执照、上网搜索企业单位的网站和招聘信息中所留的电话、地址是否一致。
保护个人信息
接到陌生电话要注意核实其身份,预防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的泄露。
不能同意招聘单位扣押自己的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的证件。
拒交非法费用
当遇到用人单位要保证金或培训费用时,应该保持警惕,拒绝缴纳。
留意面试地点
正常的校招面试地点一般安排在学校或者周边。面试时应注意查看单位所在地与公告信息是否一致。
若地点偏僻,应该向学校就业办、当地劳动人事部门或工商局求证,谨防落入传销组织的陷阱。
谨慎签订合同
应聘前要了解应聘的岗位,并签署书面协议。
签约时,应该将双方口头约定的薪资、工作地点、解约条件等条款写到协议书中。
识别传销伎俩
应当具备基本的识别传销的方法和技巧,以防落入传销组织的陷阱。
例如:可以通过“缴纳入门费”和“拉人头”两个特征,来辨别用人单位是否是传销组织。
及时报案
在应聘过程中,一旦发现受骗,应当及时向学校或同学求助,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初次踏入社会的应届生们,此前一直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中,对社会的复杂程度没有相关的心理准备,诸多求职、就业陷阱就是用人单位专为应届生所设。
能够识别、认知求职骗局和陷阱,是防止受骗的第一步。
求职已经不易,小蛙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规避一切求职陷阱!
本文内容转自CareerFrog职业蛙,作者:CareerFrog职业蛙。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