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彭兴利正忙着组织粉刷村里的文化墙,“游客来了又会发现咱这儿的新气象!”
管浩明(左)在帮扶地区沟通对接
投身扶贫工作三年多,管浩明带领团队,面向受援地区贫困群众精选就业岗位2.3万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样的倾力担当。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正带领百姓踏实向前,一步步迈向更幸福的生活。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促进就业是最长远有效的举措之一。和身先士卒的乡村带头人不同,门头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级主任科员管浩明更多是在做协调沟通、服务对接等幕后工作。看似平淡,却需要日复一日的耐心以及细致周密的考量。
门头沟区对口帮扶河北涿鹿、内蒙古武川、察右后旗等三个旗县。年接到扶贫任务时,管浩明坦言自己对各地情况并不了解,也有些迷茫。“边干边学,分别跟当地扶贫干部、人力社保局去对接。掌握基本数据、困难,对培训、就业岗位的需求,起码捋了三个多月。”
促进就业,岗位筛选是核心。“外省人员来京务工,最在意的就是吃住,我们要求北京企业第一得提供住宿,吃饭的话尽量给予补贴或成本价。再一个是收入,至少要超过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必须写上具体数字。”受援地区提供的劳动者资料中,大部分是没有技能、证书、学历的“三无人员”,对接岗位还得选门槛较低,没有太多技术要求的。
每次外出招聘,管浩明需要提前一周将参与招聘的北京企业岗位信息定好,制作材料,与当地对接联合组织招聘会,让更多百姓参与其中。“并不是说非得来北京,当地有合适的岗位,能让人们在家门口就业同样是我们促进就业的目标。”
为了提高效率,出去一趟,管浩明会带着企业招聘人员连轴转上四五天,三个旗县都要跑到。行程制定、车辆安排、当地协作、时间磨合……个中细节千头万绪。“好几次定了时间,结果大雪封路,所有都得推倒再来一遍。”
值得一提的是,管浩明老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京藏高速一个出口下来后向左拐即是回家的路,向右拐则去往武川县,相距车程不过半小时。但办了多场招聘会,他从未中途拐个弯去看望家中年近八旬的父母,可以说是过家门而不入。“组织成团不容易,出去后最重要是保障行程、工作顺利进行,都得靠着我这个‘大家长’呢!”
(原标题:事无巨细管浩明幕后联动促进百姓就业)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魏婧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