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试了一小批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毕业生,有一点点感触。关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大多数的聚焦点在人上面进行阐述。作为一名非人力资源专业的,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认为有三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种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对象,是资源。既然是对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体现在各种科学、专业的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这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也是经过长时间经验总结提炼出的精华,形成期自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及工具库。
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各有各的专业性。曾经招聘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候选人,常见的一句话是“精通六大模块”;凡是说这句话的人,我是基本不做考虑的。目前,我尚未见精通六大模块的专业人士(当然,也许恰恰是因为我是外行的);哪怕是华为出来的,我想也不没有这种底气,即使华为引领了一代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资源的管理,从自然规律来讲,一定是科学性的。如果不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是不可能形成专业性。
其次,“人”是所有资源中最特殊的一种资源,是“活的”“个性化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对象,是人。理解人性,则是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其他资源管理的最大区别。如果说科学的理论、方法、工具是“硬”的基础,对于人性的管理则是“软”条件。
人的管理,有方法论可循,更多的是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对于人的管理,个人经验总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认同和体现员工的价值,二是让员工得到尊重和找到方向或兴趣;三是,让员工对工作的环境能充满激情、感受到温度、感觉到舒服。
认同和体现员工的价值,是生存问题。生存包括物质与精神:物质,自然是指经济方面,要解决好分配机制的问题(基本要求:多劳多得、好劳好得);精神,自然是指荣誉方面,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认可。再高一点的,能够为员工提供提升价值的平台与空间。
让员工得到尊重和找到方向或兴趣,是发展问题。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被尊重,是产生归属感的前提;有了归属感,才有可能在一个企业长期发展。有了方向和兴趣,人才能产生自驱的意愿,才能提高主动性和创造力。
激情、温度、舒服等,是企业生态问题。企业的生态环境,会让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体验。激情,能够让人保持活力;温度(春夏秋冬),能够让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舒服,能够让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再次,若干人形成一个群体,就产生了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个对象,是组织。人的管理,基于人性的理解;组织的管理,则是生态系统的建设。
组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高阶阶段;也是企业高层和部门管理者的重点工作。组织管理,也逐步形成专业化;有的企业会专设OD岗位。组织管理,以往的文章曾多次探讨,赞不赘述。战略的层面,打造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既要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又要保证内部的生生不息;战术层面,组织要扬长补短,组织中的个体要扬长避短。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